工具人,這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過去在中華職棒的歷史當中,也曾出現許多複合型守位的選手被稱作工具人,然而我認為近代中職中,把工具人一詞作為品牌、發揚光大乃至於成為標的者,是余德龍做出了承先啟後的最佳詮釋。我本來期待吾友大艦巨砲可以寫余德龍讓我一睹為快,因為這是他非常欣賞的選手,但是一來可能工作太忙、二來可能擔心寫了以後神秘屬性會讓余德龍感到一陣頭暈目眩,所以遲遲未能成文……於是我決定自己來寫這個特別的選手。 先此聲明,這篇文章沒有太多數據考究,我不擅長、也不喜用數據呈現球員,尤其,是那種價值很難用帳面數據判斷的人。 余德龍對我來說是一個微妙的選手,他一來不是我最喜歡的重砲手、二來也不是攻擊技巧全方位的超級機槍、三來不是無敵防守員、四則不是閃電級快腿,但在對比上述四端突出的野手類型後你會發現,這四項能力余德龍都具備相當水準,簡而言之,若以電玩能力評比項目「力、打、跑、守」來看,封頂是 S 級,中職裡全盛時期的代表人物分別是林智勝、彭政閔、陳晨威、林哲瑄,
威樂娛樂城
那余德龍就是少數每項都有 B 級以上甚至達到 A 級的人物,我個人給予余德龍的評價是 B、B、A、A。 從這樣的平均值就可以看出他的生涯全能走向,他不見得可以在單項上面稱霸,他絕不會是全壘打王、打擊王、盜壘王,
金好運娛樂城
但他可以在每一項被分配到的崗位和工作任務上都繳出優質績效。 若以刀具器物來形容,擅長開轟的重砲手是青龍偃月刀、擅長盜壘的選手是電鑽,這些重工具是你平常克敵制勝、完成任務的利器,但若面臨野外求生的緊急情況,青龍刀和電鑽往往不可能備齊,此時你會發現小時候《百戰天龍》影集中,主角馬蓋先(MacGyver)愛用的瑞士刀,這種把剪刀、螺絲起子、開罐器、鑷子、鑽孔器等諸般工具濃縮於一身的折疊小刀實在好用的不得了,
鉅城娛樂城不出金
以前瑞士刀的廣告語說「男人都要有一把瑞士刀」,而洪一中總教練想必是瑞士刀的愛用者。 如果你是瑞士刀同好,會知道坊間同類產品非常多,但只有紅色握柄上刻有白色十字盾牌為商標的 Victorinox 和被其併購的 Wenger 的產品,才被行家認為是瑞士刀正宗。 倘若瑞士刀是工具人的具象,那余德龍就是中華職棒的 Victorinox。 他是中華職棒第一個以工具人成為「品牌」者,並且在後來被各隊選手、教練廣泛舉例,並在培養後進時立下目標希望能夠「成為」的一個模板。 但誠如在文章開頭時所說,中職過去曾經有非常多複合型守位選手,哪一些才能算是工具人?我們必須要給工具人一個定義,是否只要能跨多重守位就算是工具人?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舉例來說,過去的林仲秋、彭政閔,如今的朱育賢、蔣智賢,這些球員都有橫跨內、外野手或內野一、三壘守位互換的經驗,但若我是總教練,我賦予這些人的第一要務,依然是打擊,也就是說,他們依然是我的青龍偃月刀。 要被稱為工具人,跨內、外野守備位置只是簡配,除了隨時移動守備位置並繳出合格以上的守備水準外,更重要的是進攻時要有配合作戰時機應變的能力,比方說:該犧牲觸擊的時候要能成功推進、需要打右半邊讓隊友進壘時能夠打向右半邊,需要高飛犧牲打的時候能夠打出外野飛球、該要強迫取分的時候不會觸不到球;若是面臨球隊要搶追平或超前分,被教練換上場代跑時,除了有速度,更要掌握良好的進壘時機,甚至在隊友戰術失敗時還能具備用盜壘扳回局面的能力;而最最最重要的是,當總教練偶然福至心靈讓你自由揮擊時,你還不能只揮三個空棒然後傻笑下場,而仍有讓對手失血的基本攻擊力,才夠資格叫做瑞士「刀」。 這就是一個優秀工具人應該具備的所有能力,說真的一點都不容易;而且除了這些技術面,還要有任勞任怨的心理素質,不會為了個人獎項和數據積累的問題而產生怨懟,因為瑞士刀是不會抱怨自己無法當青龍偃月刀的。 中華職棒的工具人,從早期鷹熊時代的張耀騰,到中期的陳懷山、張家浩、余進德、莊景賀等,都是一時之選,但我會認為余德龍是中華職棒第一個工具人「品牌」其來有自,過去工具人在球隊裡未必受重視,他們有些是無二軍時代,精兵政策下球隊讓選手硬頂的產物;有些則是在跑、打、守、傳各方面都堪用但都沒有特別突出的尷尬型,為爭取更多出賽機會才成為工具人,這樣的選手以工具人身分上場也不一定會有耀眼表現,不然就是在球隊各守位的優異新秀陸續到位以後,成為最快被球隊淘汰的球員,過去的工具人,除陳懷山在兄弟象的精兵政策下有相對穩定的出賽數和成績輸出外,大多數的職涯發展都不算太順遂,也常被亮點突出的競爭者快速取代。 但是余德龍是一個異數。 他的運動能力和反應神經出類拔萃,讓他不管在什麼位置都能快速上手且有模有樣,他並不是一個需要靠多重守位才能站穩先發的選手,倘若你長時間讓他守游擊或外野手,他都能在攻守兩端給你不錯的成績;他無法站穩游擊位置和熊隊隊史後期囤積二游選手和林智勝離隊前的守位需求不無關係,但是更多的因素是因為他能做到的事情太多,無論在守備、打擊、跑壘或戰術執行上,他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枚活棋,如果我是總教練,也會認為有這樣一位選手隨侍一軍是件奢侈的幸福;換言之,余德龍無法固定先發並不是競爭中落敗的結果,而是教練基於作戰靈活度下的決策。 余德龍的與眾不同是有口皆碑的,在他出現以後,他已經重新定義並成為頂級工具人的品牌代言者,舉一個實例,2015 年我幫高國輝撰寫自傳,當時他四弟羅國麟(後改名高國麟)透過季中選秀加盟義大犀牛,我曾就此事訪談國輝和義大教練團,當時他們對國麟的期許是「年輕可塑性高、運動能力好,希望能內外、野兼修,打造義大犀牛隊的余德龍。」以上是訪談時的原話,一個工具人優秀到成為模板,難能可貴。 現在中職的工具人,已不再像當年一樣是精兵政策下的苦力、也不再只是為求上場樣樣通樣樣鬆的尷尬搖擺人,而是進可攻、退可守,讓總教練面對多變戰局時能夠應對自如的多功能瑞士刀,余德龍就是塑造這個模板的第一人。 在余德龍之後,不只各隊的教練團夢寐以求在作戰時擁有這樣能在關鍵時刻作為殺招的好棋,連桃猿隊也食髓知味,遴選階段就從資質端著手,當年的余德龍如此,如今的陳晨威也是,他們的運動能力傑出程度不相上下,攻守端的均衡度也差相彷彿,在職棒第一個完整球季就遊走於中外野和游擊這兩個中線最難防守位置的陳晨威,也被期待是余德龍之後最具殺傷力的第二把瑞士刀。運動能力超群、反應神經靈敏且腦袋靈活的工具人潛質,已經成為選秀會上著重的特質,
ATG電子孫行者
而這樣的模板,是余德龍所設立的,所以我才說,如果瑞士刀是工具人的具象,那余德龍,就是中華職棒的 Victorinox。 前頭曾經說過,余德龍的文章我是不談數據的,因為講真的他的數據並不亮眼,無論再怎麼頂級的工具人,因為出賽頻率和守位頻繁調度,在任何時代的工具人始終都有這樣的缺憾,一是生涯數據積累劣勢,二是個人獎項票選的劣勢。 每年例行賽結束時,就是媒體票選個人獎項得主的時候,
娛樂城體驗金
除了直接以數據取勝的各攻擊排行榜的王座外,金手套獎、最佳十人這種靠票選抉擇的獎項,最基本的入圍標準是選手在該守位的出賽數,然後你會發現余德龍是最常被提及的遺珠,因為無論內外野他的表現都不輸其他對手,但因為出賽數問題,他常常不符合入圍競逐獎項的資格,這就是工具人的宿命,他的職棒生涯至今近十年,除了 2015 年曾獲一次金手套獎肯定外,始終與季賽個人獎項緣慳一面。 像他這種球員的價值,真的是數據面無法完美體現的。 無法體現的,當然還有他的心理素質。 除了運動神經外,余德龍的強心臟也是特點,我認為他是一個有大賽素質的選手,這樣的特質讓他在關鍵賽事更顯出類拔萃,最著名的表現是在 2014 年的臺灣大賽。 當年 Lamigo 以中心打線的長打火力聞名,雖然下半季在戰力調整期略有熄火狀況,但中信兄弟在總冠軍賽面對林智勝、林泓育、郭嚴文和伺機代打的陳金鋒不敢有絲毫怠慢,當年領軍兄弟的草總謝長亨對猿隊中心打線做足了功課,前三戰打完,兄弟投手群讓桃猿的 3-6 棒打者平均打擊率壓低到僅 0.224,得點圈有人的壓制力更彰,打擊率低到僅有 0.214,對戰向來以打線爭雄的桃猿隊,這已經是拔乎其萃的投手表現;但前三戰打完,桃猿隊卻以三勝零敗取得壓倒性優勢,為什麼?因為桃猿的後段棒次有余德龍。 回顧一下 2014 年臺灣大賽前三戰桃猿的棒次表現 Lamigo 前三戰打擊率 得點圈機會 得點圈打擊率 中心打線(3-6棒) 0.224 3/14 0.214 前後棒次(7-2棒) 0.407 12/24 0.500 Lamigo 那年冠軍賽可怕的前後段打線,靠的是首棒的詹智堯、七棒是藍寅倫和第八棒的余德龍,後二位在聽牌的第三戰各敲出四支安打,有三支出現在同一個半局,
SUPER體育
靠著他們串連到首棒的詹智堯,徹底在前三戰打完摧毀了黃衫軍的鬥志,而余德龍靠著整個系列賽五戰高達 .389 的打擊率,這位在例行賽無緣個人獎項的超級工具人,最後拿到了總冠軍賽最有價值球員,為後來五年勇奪四冠的王朝霸業奠定基礎,自此之後,余德龍成為洪一中總教練心中最不可或缺的那把瑞士刀。 很多人不知道,瑞士刀演化至今,除了傳統刀片、起子、剪刀、鑽孔和開罐器等基本功能外,新款式日新月異,具備液晶時鐘、LED手電筒、打火機、鐳射筆和 USB 甚至音樂播放功能……聽來匪夷所思,但也代表現代人的複合功能需求已經超乎既往想像,新時代的職棒場上的作戰需求也是如此。 在桃猿隊挑戰王朝三連霸業的 2019 年,余德龍依然以工具人的定位登場,而他更繳出了生涯至今最高的單季打擊率,剛滿 31 歲的他即將邁入生涯巔峰,也一顯成熟再進化的本色,正如同工具人具體形象瑞士刀一樣,他能做到的更多,也能做得更好。 延伸閱讀:第九局的惆悵 許銘倢的世代終結之戰 Photo credit:友人提供。想參與更多棒球討論?歡迎到大將軍豪洨專區-什麼都聊廢文區!,